中文
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波兰概况
波兰世界文化遗产

在波兰境内共有13个地方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宣布为值得珍藏和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为: 

1、克拉科夫历史中心(1978)

克拉科夫(Krakow)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它是中世纪波兰的首都,是波兰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波兰重要的铁路枢纽,以历史名城和文化中心而闻名,是旅游者必去之处。 

克拉科夫自公元11世纪成为波兰的首都。14世纪开始克拉科夫为国王的加冕地。

克拉科夫

18世纪末期,克拉科夫一度归属奥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克拉科夫成为德国“总督辖区”,因此未被纳粹“在地球上抹掉”。

弥漫着中世纪风情的克拉科夫,被誉为波兰最美丽的城市,1978年被列为第一批的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区占地4公顷的中央广场面积为欧洲广场之最,广场中央建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式建筑是纺织会馆,经营着各式纪念品商店,以木制品、刺绣、皮革为主。广场东面的圣玛莉教堂别具一格,其钟楼每小时都有喇叭号角声。 

克拉科夫的36家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佳品,超过200万件的艺术藏品大约占到全国珍藏品的1/4。 

建于16世纪初的瓦维尔王宫更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数不清的艺术品及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每年吸引着几百万游客前来。长年不断的各类国际文化活动以及特色各异的饭店、酒吧和咖啡馆更使这座城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使克拉科夫成为波兰名符其实的旅游胜地。 

2、维利奇卡盐矿(1978)

波兰小城维利奇卡,人口不足两万,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却多达150万。这座位于国家南部喀尔巴阡山北麓的城市,之所以独具魅力,是因为她拥有一处人称地下盐雕艺术殿堂的维利奇卡古盐矿博物馆。 

维利奇卡地下盐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是欧洲最古老的盐矿之一,曾经是整个国家盐业的中心,现在成为了波兰一个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距克拉科夫市仅十余公里。 

维利奇卡盐矿

维利奇卡地下盐矿已开采了700余年,地下矿道总长度超过300多公里,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1公里,最深处为327米。采掘点则有2000多个。现在对游客开放的部分有3.5公里,大约220多个采掘点。

在采掘过的矿层里,由岩盐凿成的一座座建筑,巧夺天工气势恢宏。一个个岩盐雕刻的人物,精美晶莹,栩栩如生。大量表现美丽神话、传说和圣经故事的盐雕,更是纯净无瑕,让人浮想联翩。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维利奇卡古盐矿博物馆列为“0”级(最高级)世界文化遗产。 

3、奥斯维辛—布热津卡集中营(1979)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距离克拉科夫约60公里。 

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 

1941年,法西斯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记载着纳粹暴行。据统计,有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来自28个国家的约150万-200万人在这里被法西斯恶魔夺去生命,其中90%是犹太人。 

奥斯维辛

奥斯威辛保存了当年的建筑物以及焚尸炉、绞刑架等罪证,部分房间开辟成陈列馆,存放着殉难者的遗物、照片、文件等。为警示后人,避免人类悲剧重演,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这里每年都会举行“生者游行”活动。1949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比阿沃维斯卡国家森林(与白俄罗斯共有)

在波兰东北部与白俄罗斯西部的接壤处,有一片欧洲最大的原始低地森林,总面积约

17.7万公顷。它曾是整个古代欧洲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现在是欧洲仅存的原始森林之一,有一千多种植物,很多珍稀植物被认为是自然进化史上的标志性生物,这就是别沃维斯卡国家森林公园,被认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保护计划”的一部分。

为了保护原始森林,波兰与白俄罗斯各在自己一侧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 

比阿沃维斯卡国家森林

波兰一侧称为“别沃维斯卡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21年,面积5316公顷;白俄罗斯一侧称为“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25年,其面积是“比亚沃维耶扎国家森林公园”的16.5倍(87607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9年将上述两个国家公园一道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约占当地原始森林总面积的52.5%)。 

两个公园内生长着23种阔叶和针叶树,树龄最高的达800多年。原始森林中生存着54种哺乳动物、200余种禽鸟。这里还有猞猁、水獭等珍贵的动物种群。濒临灭绝的欧洲野牛已在这里人工繁殖,近年来已有300余头。 

每年有大约10万游客来此野营、露宿,体验与众不同的新鲜之旅。在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一览史前原始风貌,还可以感受独特的欧洲东部民俗文化和木造房屋家居生活。

5、华沙历史中心(1980)

华沙古城初建于公元13世纪。1280年马佐瓦亚公爵建立华沙城,1344年成为马佐瓦亚公国首都,1596年,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将王宫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古城,从此华沙成为波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8世纪末华沙已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 

历史上的华沙多次遭受战争的破坏,最严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华沙也成为希特勒军队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1944年8月华沙人民反纳粹起义失败后,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法西斯匪徒用火焰和炸药将早已千疮百孔的华沙古城变成一片废墟和瓦砾,90%的建筑物被毁。战后,华沙人民立即投入到重建古城这一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活动当中,依照14至18世纪的古城原样重新修建,历时十余年完成了对以古城市场为中心的重建工作。1980年,华沙古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称之为“灰烬中再生的凤凰”。 

华沙历史中心

重建后的古城整旧如故,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布局和历史风貌。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大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以及周围的城墙和护城河等,漫步在华沙古城,游客已很难看出原始和重建部分的差别。 

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是古城中心的方形市场和其周围的街巷,昔日达官显贵的居所和手工作坊成为如今大大小小的画廊、工艺品店、花园式露天酒吧、咖啡馆,总让人驻足不前。在这里的各个博物馆里不但可以看到丰富的馆藏,而且在附近的教堂里还不时能发现稀世的艺术珍品。古城广场的古式马车和彩色游览车更可以带你悠闲地逛游。 

6、扎莫希奇老城(1992)

扎莫希奇古城位于波兰东南部,坐落在北欧和西欧通往黑海的商道上。是波兰贵族简·扎莫伊斯基将军(1542-1605)于16世纪末主持兴建的。 

这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老城,由意大利建筑师勃尔纳多·莫兰多按照意大利商业城市的模样规划、设计,是世界上少有的臻于“完美城市”概念设计的城市。曾经因为它珍贵的艺术及历史价值而得到“文艺复兴明珠”的美誉。 

至今,扎莫希奇老城依然保留着16世纪时城市的风貌,保存了许多充分体现意大利和中欧建筑形式完美结合的建筑物。扎莫希奇广场上的市政大楼,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 

扎莫希奇老城

老城里保存下来的另一特色建筑群,是城市的防御系统,包括建于17世纪的平面为星状的环城城墙,以及4座城门、7座堡垒等。 

扎莫希奇的文物、平和而富有浓厚文化的氛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游览,也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场所。

7、托伦中世纪古城(1997)

托伦位于波兰中北部,濒临维斯瓦河。其“老城”始建于1233年。1264年,在其东面又建“新城”。13世纪末,“老城”与“新城”逐渐融为一体。该城至今仍保持着中世纪时的城市格局。 

托伦战略位置重要,在历次战争中曾数易其主。所幸的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未遭到严重损坏,许多中世纪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托伦城内最古老、最有价值的建筑物都是哥特式的。因此,有人说它是“波兰独一无二的哥特式建筑之城”。 

托伦

当时的市政厅是欧洲最具威仪的建筑,条顿骑士团城堡遗址和许多中世纪建筑是辉煌历史的见证。圣约翰和圣玛丽亚教堂以其风格多样的内部装饰闻名遐迩,星形园拱顶的圣亚库伯教堂别具一格,哥白尼故居和天象仪则昭示着这里曾诞生了一个伟大的“转动地球”的天文学家。 

托伦是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的故乡,因此托伦又称“哥白尼城”。哥白尼故居已辟为博物馆,馆内收藏着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论》的多种初期版本。今日的托伦已经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米科瓦伊·哥白尼大学,也是艺术家们喜爱的集聚地,更是旅客们向往的地方。 

8、马尔堡条顿骑士团城堡(1997)

马尔堡城堡是中世纪城堡的代表之作,1998年6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马尔堡城堡由十字军始建于1236年,曾是十字军的旧都。13-15世纪,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堡,1457年归属波兰,1772年被普鲁士吞并,1920年为德果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归波兰。 

整个城堡建筑以红砖为主,在城墙各个部分、防御设施以及中央供暖设备等细节设计都采用了当时中世纪最先进的技术。经过数百年历史积淀,马尔堡已成为波兰哥特式城堡的杰出代表。 

马尔堡

沿河边游览,可以看到马尔堡全景,感受其雄伟和朴素的美丽。有时,夜间还可以看到壮观的“声光历史展示”,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每年夏天7月的最后一周,这里还举行名为“马尔堡围攻”的大型历史表演。 

马尔堡现已开辟为博物馆,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参观,其内部设有古代器具、琥珀、瓷器、手工艺品等展厅,大厅内还经常举办音乐会和骑士表演。 

9、卡尔瓦利亚·泽布日多夫斯卡城的别致建筑,公园和朝圣地(1999)

卡瓦利泽布日多夫斯津是一处将美丽风景和宗教内涵融于一身的文化景观。它的自然布景几乎完美的保留下来,其中包括一系列建于17世纪具有象征意义的宫殿,它们反映了耶酥受难以及圣母玛丽亚的生平。至今它仍然是人们朝圣礼拜的场所。

10、亚沃尔和斯文德尼卡和平教堂(2001) 

亚沃尔和斯文德尼卡和平教堂,是欧洲最大的木制宗教建筑,建于十七世纪中叶的前西里西亚地区,当时欧洲正处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定后,宗教斗争极为激烈的政治环境中。受自然界和政治条件的限制,木构教堂成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见证,是和天主教教堂相联系的马丁路德教派的珍贵体现。 

11、小波兰省的木制教堂群(2003) 

南方小波兰木教堂( Wooden Churches of Southern Little Poland )极为出色地反映了罗马天主教文化之中世纪教堂建筑传统的各个不同侧面。该建筑运用了水平圆木技术——这是自中世纪以来普通应用于东欧和北欧的一种建筑技术。它们的建成通常靠达官显贵们的资助,此举成了当时人们的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取代了城市中心矗立着的石头建筑。

12、莫扎科夫斯基国家公园(2004) 

莫扎科夫斯基国家公园位于德国和波兰边境的劳齐茨尼斯河边(河流主要在捷克境内)。建造于1815年至1844年间,为当时的大公赫尔曼·普克勒-穆斯考所兴建。马斯科夫公园/马扎科夫斯基公园将周围环境和景观天衣无缝地交织在一起的设计,开拓了一条新的景观设计之路,比如一些对于植物方面的应用,它并不追求古典主义和尽善尽美,相反,它利用现有的土地条件,适当地选用一些当地的树木来提升整体公园的质感。 其建筑风格对欧洲甚至美洲的园林艺术有着很大影响。公园占地700公顷,1945年重新划分德波边境时,该公园被分为两个部分。其宫殿部分为于德国境内。

13、弗罗茨瓦夫的百年纪念会堂(2006) 

百年纪念会堂(德语是Jahrhunderthalle,波兰语是Hala Ludowa)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会堂是建筑师Max Berg于1911-1913年设计建造的,是当时弗罗茨瓦夫的市政厅。那个时候,弗罗茨瓦夫叫Breslau, 是德国的一部分。百年纪念会堂是一个多功能娱乐场所,位于展览中心,其结构是中心对称式的。它呈现出对称的四叶片形状,中心是开阔的圆形空间(直径65米,高42米),可容纳6000多人。会堂上方是23米高,由钢和玻璃构成的灯笼式穹顶。窗户是由进口硬木制成的,墙壁上覆盖了一层由水泥和一般木材或软木混合而成的绝缘层以改善音响效果。墙上没有装饰和点缀,只是外露的水泥部分留有木质模板的印子。百年纪念礼堂的西边是一个模仿古代公共集会场地而建的巨大广场。北边是1912年建筑师Hans Poelzig设计的有4个穹顶的历史展览馆。展览中心北侧有一个人造池塘,Poelzig设计了一个环池水泥走廊。入口附近是展览中心管理公司的办公楼(Breslau 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建于1937年,由Richard Konwiarz设计。一条伸向广场的宽阔柱廊是Max Berg 于1924年设计的,柱子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百年纪念会堂是现代工程建筑的先驱之作,展现了20世纪初期各种影响力的交汇,对后来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弗罗茨瓦夫

致力于成为华语游客在波兰及东中欧旅行一流服务的提供者 CT Poland Sp. z o.o. 旅游许可证号:385
版权所有 © 2001-2023,波兰中国旅游有限公司
ddd
ddd
ddd
ddd
ddd